首頁‎ > ‎電子期刊‎ > ‎Semantic MediaWiki‎ > ‎

Wiki新手寫作指南Ⅰ(下)

表格

在Wiki中有專屬的表格語法,或是您也可以用網頁編輯器(例如Frontpage、Dreamweaver)先編好表格,再將HTML的原始碼貼於頁面當中,當然您也可以直接手動打入HTML的表格語法。底下以Wiki及HTML對照的方式來說明用法。

Wiki語法 HTML語法 說明
{| 參數 |} <table></table> 代表表格的開頭及結束;參數部份可以增加HTML及CSS語法,用來美化排版。
|- 參數 <tr> 代表分列符號;參數部份可以增加HTML及CSS語法,用來美化排版。
| <td> 代表某一欄,在其後可以填值。
! <th> 代表某一欄,在其後可以填值。


Wiki關於表格的語法,主要組成就是表格的開始及結束({| |})、換列(|-)及欄位值(|、!);只要掌握這三個要素,相信在編輯表格上也不會太困難。底下是一個完整Wiki表格範例;有關Wiki表格更詳盡的說明,讀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編輯手冊

Wiki語法 結果
 {| border="1"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0"
|-
! 欄位A
! 欄位B
|-
| 欄位A值
| 欄位B值
|}
欄位A 欄位B
欄位A值 欄位B值

空白列的處理

在編輯時,若在呈現上要將兩行空一列在實際上編輯時需連空兩列才可以。要分段則空一列即可,若兩行間沒有空列,則實際作用會是在同一行,但會多個空白。

兩句間斷行,呈現上仍是同一句

Wiki語法 呈現結果
 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兩句中加一列,在不同列呈現

Wiki語法 呈現結果
 結果: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兩句間加二列,兩句空一列呈現

Wiki語法 呈現結果
 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


控制解析方式

有時我們想忠實的呈現所輸入的文字,而不想透過Wiki來幫助我們解析,那該如何做呢?可以使用pre這個標籤來幫助達成:

Wiki語法 說明

<pre></pre>

不解析Wiki語法也不做格式化,將空格及斷行忠實呈現。

在每行前面若空兩個空格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用法較簡單。

<nowiki></nowiki>

不解析Wiki語法但會格式化,將空格及斷行進行處理。


分類文章

在運用上述介紹的語法來編輯一些文章後,會遇到的問題是要如何分類及組織文章,良好的規劃對於Wiki網站有相當大的助益。底下介紹三種Wiki用來分類文章的方式,分別是子頁面(SubPage)、分類(Category)及命名空間(Namespace)。

子頁面(SubPage)

當您的文章過長時或是有同類的文章,可以用子頁面的方式來規劃,例如編輯書籍或是您個人頁面下的頁面;子頁面除了較好分類文章外,亦會在子頁面左上方建立與其所有父頁面的導覽連結

SubPage語法 說明

[[/子頁面一|子頁面一]]

運用斜線/來建立子頁面。

[[User:ChangKH/子頁面二|子頁面二]]

指名父面頁為何。

[[/子頁面三/子子頁面|子子頁面]]

子頁面可以有多層。


分類(Category)

若要將網站所有文章進行分類,例如像搜尋引擎上的網頁分類,用Wiki中分類的標籤來規劃較適當,其作法是在每個文章中加入分類標籤。


Category語法 說明

[[Category:個人網頁]]

可以在頁面最下方看到分類說明。


在頁面中加入這個標籤的含意是,這個頁面屬於個人網頁這個分類,如下圖是加入分類標籤後的結果;頁面分類:個人網頁這段粗體字是Wiki根據分類標籤來自動產生的。

不過在分類完後赫然發現,怎麼自動產生的分類文字也是個內部超連結;個人網頁竟是個紅色的內部超連結,讓我們點進去試試,原來分類本身也是 個頁面,可以在分類的頁面加入對於這個分類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上述同樣的分類語法再標明分類頁面屬於哪個分類,而達到樹狀分類的效果。在下圖中又 增加一個使用者帳號連結,Wiki會將標示同樣分類的頁面連結放置其所屬的分類頁面,並且一個頁面可以有多個分類。


命名空間(Namespace)

命名空間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不同性質的面頁容易有命名重複之處,例如研發部門與行銷部門皆可能會有會議紀錄這個頁面,可以規劃兩個命名空間,一個為研發部門另一個為行銷部門,而會議紀錄的頁面就可以在兩個部門中出現,在Wiki中的表達方式是研發部門:會議紀錄行銷部份:會議紀錄,將頁面名稱加上命名空間,中間用冒號隔開。在創立頁面時就可以指明命名空間,通常我們只會用到Wiki預設規劃好的一些命名空間;底下是Wiki的命名空間說明:

命名空間 用途
(Main) 預設的命名空間,若在創建文章時沒有指定命名空間,則會屬於此命名空間。
Talk 預設的命名空間下的每個頁面,都會有對應的Talk頁面,系統會自動產生,目的是正在修改頁面前,可先至對應的Talk頁討論。

每個命名空間都會有對應的Talk命名空間(因意義相同,只列出(Main)的Talk命名空間)。

User 使用者的命名空間,在每人註冊後會獲得User:帳號名稱的頁面,所有個人的頁面皆可放至此命名空間。
網站名稱 每個網站的名稱都會一個命名空間,例如英文Wikipedia的命名空間就是Wikipedia。
Image 雖然名稱是圖片,不過是所有檔案的命名空間,所有要上傳的檔案都必須放在此命名空間之下;但在撰寫文章時前置會有所區隔,圖片是用[[Image:圖片名稱]]而檔案是用[[Media:檔案名稱]]
MediaWiki 所有的Wiki網站都是由MediaWiki這套軟體所架構,MediaWiki這個命名空間和管理Wiki網站有關,例如要更改網頁左方的導覽列,就要去修改MediaWiki下的SideBar頁面。
Template 有時候我們會想將網站重複會用到的內容,設計成樣板,可以內嵌至頁面中,而非採用連結的方式,可以將頁面放置此命名空間下,然後再用{{Template:頁面名稱}}的方式來嵌入。
Help 對於網站的使用說明皆放置此命名空間下,例如Wiki語法的說明、管理者手冊的頁面。
Category 分類的命名空間,在上小段有說明過Category的概念,所有頁面屬於的分類也是個頁面,故分類頁面皆會放置於此命名空間下。

您可以在網站左方的特殊頁面(Special Pages)其下的所有頁面(All Pages)查到所有的命名空間,對於網站閱讀者及撰寫者而言要清楚地瞭解創立頁面時要放置於哪個命名空間,以及尋找文章時運用命名空間的概念會更快找到 文章;至於若要創立新的命名空間則是管理者的權限,並且也相當少使用到。上述討論的概念子頁面(SubPage)、分類(Category)及命名空間 (Namespace),只要能充分掌握就能將文章做好分類,剩下的就是規劃層面的問題。


我們可以發現,Wiki網站本身充分運用了頁面的概念,網站所有的元素皆用頁面來看待,例如檔案及圖片是個頁面、分類也是個頁面、管理網站功能也用頁面;並且所有的頁面皆可以容易的被修改並紀錄歷程。

小結

在本篇文章中介紹了要如何編輯Wiki的基礎知識,在往後的文章會繼續對Wiki的語法有進階的介紹,本篇的內容若能充份理解,應可對Wiki在編輯有個大局觀,再去查閱Wiki官方網站的文件,相信會較容易閱讀及吸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