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置伺服器設定儲存裝置設定請在Configuration分頁點選Storage Adapters。 點選Properties,再點選「Configure...」,可以勾選「Enabled」來啟動軟體的iSCSI Initiator。 ![]() ![]() 接著可以點選Dynamic Discovery來加入iscsi server的IP,完成後UI會自動詢問要不要Rescan,選是。 基本上重新掃瞄完後,會出現如同第一張圖一樣,已經有SCSI Target被註冊,這時請注意Canonical Path裡所顯示的vmhba32:n:n的代號。 接著點選Configuration分頁的Storage,在點選「Add Storage...」,依照精靈的提示繼續下去,會看見剛剛所出現的代號,選擇這個HBA後,再進行命名。在這例子我命名為iscsi,之後會進行格式化。
在這個頁面中,任何已經格式化好的儲存裝置都會列出來。接著你可以在項目上按右鍵,選擇「Browse DataStore...」,就會出現像檔案總管般的畫面,可以讓你上傳及管理檔案。 iSCSI的設定大致上是這樣,我們再將步驟整理一下:
而移除的時候,就是移除掉所有的Discovery IP,並且重新Rescan即可。確定沒有任何連接中的iSCSI裝置,就可以將Enabled勾取消,來關閉iSCSI。 用上述步驟,可以避免調重新啟動實體機器的麻煩,儘管UI會提示,不過可以不予理會。 高可用度(HA)叢集設定這個設定起來非常的簡單。請注意在設定的時候是必須連到VC的,不過一旦設定成功後,即使VC沒有啟動,HA也會運作。
虛擬機器的管理Migration遷移分做兩種狀態。 如果可以Motion,就會自動進行,反之則會要求選擇你要migrate過去的儲存裝置及主機。當然管理員必須先自行判斷,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的是migration而不是motion,那就記得要先點「Suspend」來將VM暫停。 步驟如下:
CPUID Mask如果你的實體機器不支援SSE3的時候,便無法migrate到這上面,會出現類似這樣的畫面。這個時候要修改VM的CPUID Mask。 點選「Edit setting」,「Options」,「CPUID Mask」,先選擇「Expose the Nx flag to guest」,再點「Advanced...」。 ![]() 找到Level1 ecx那一排,然後將下列一行複製,並貼上,就可以解決了。
參考資料http://www.vmware.com/support/pubs/vi_pages/vi_pubs_35u2.html http://60.190.88.90/ljf/2008/04/an-error-occurred-during-confi-1.html http://searchvmware.techtarget.com/tip/0,289483,sid179_gci1277081,00.html http://communities.vmware.com/thread/125432 結論在試用的期間,真的已經逐漸熟悉VIC整體的操作模式,以及貼心的小設計。但無論機器怎樣方便好用,怎樣聰明自動化,還是需要瞭解其技術核心的管理員來輔助,免得出了任何手冊上沒寫的狀況,就無法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