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8年8月號‎ > ‎

擋不住的潮流,電腦科技應用在數學教學(下)


摘要

  • 文章編號:
  • 投稿日期:2008/7/31
  • 作者:莫素雲
  • 第一次審查:
  • 第二次審查:
  • 第三次審查:
  • 備註:


電腦科技在數學教學上扮演的角色

二、提供豐富的教與學之資料庫

網路的無遠弗屆、資源豐富,眾多的資源也變成了學生學習和教師充電的藏書閣。

(一)在學生學習方面:

根據很多學者的研究,線上教材之使用確實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許多中小學校會建置數學教案於網站中供學生學習之用途。如台北市民生國小的數學天地(http://myhome.msps.tp.edu.tw/web05/ )、高雄市瑞豐國中(http://www.rfjh.kh.edu.tw/someday/math/ )、台南市立和順國民中學快樂GSP數學站(http://www.hsjh.tn.edu.tw/cwhou/math/index.html )、新竹縣雙溪國小數學工作坊(http://163.19.43.4/mathweb/main/list1.htm )等。

(二)在教師充電方面

在教改的聲浪中,教師專業成長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老師們要不斷地提自我的教學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國內的數學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例如,學習加油站、思摩特網、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教學輔導等網站,各站說明如下:

1.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1.edu.tw/ ):建置七大領域的學習資源,數學領域方面,囊括相關之數學課程網站,並與數學重點學校做連結。

2.思摩特(http://sctnet.edu.tw/ ):於資源分享區設置豐富的數學資源列表,種類包含學習單、教學輔助軟體(如GSP)、數學設計、研究論述、以及經驗心得分享等五大類。

3.九年一貫網站(http://teach.eje.edu.tw/prodev/prodev.php ):網站上之教師專業發展部分,分為課程與教學討論區、教學資源分享、教師合作創新工作坊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合作創新工作坊位置,教師可以自己開設新的工作坊、讓來自各地有志一同選擇加入。

4.數學領域課程教學輔導等網站(http://mathseed.ntue.edu.tw/ ):結合九年一貫課程入口網站,提供非同步的線上諮詢輔導,製作及上傳教學資源,並有一些數學相關的問題解決及研討成果的發表。

由上可知,電腦科技應用的普及,使得教師們的課程設計及網站教學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更迭持續地在累積。


三、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

數學解題能力與學生的生活適應力及挫折容忍度有關(鐘樹椽、程璟滋,2005)。提升數學方面的解題能力的方向如下:

(一)開放性的討論空間

學生可以利用Moodle的網路教學平台裡的討論區、留言版、即時聊天室、日誌等,甚至可以使用部落格,開放性地討論及溝通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達到課業輔導的功能,透過師生高互動性的討論,對於教與學的層面具有正向的影響。

(二)問題導向的任務

在教育部的科學教育學習網(http://science.edu.tw/main.ShowFaceState.do?Face=science.www.About5.page )中,數學領域的「探究實驗-課程設計」是以問題導向為主的學習方式,透過問題導向的探究式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四、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利用電腦科技的合作學習,可分為學生學習面與教師教學面。

(一)學生學習面:網路合作式之學習環境能提高學生之學習成效。資訊科技與網路平台,將學校轉變為動態和創新的學習場所,可培養學生成為探 究性強、具有創意、既可獨立又可合作的學習者。網路上的數位合作學習資訊,如亞卓市、K12、科學教育學習網等,均希望藉由網路跨時空的特性以達到合作學 習的目標,學生經由彼此觀摩學習,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教師教學面:網路科技不只改變傳統的教學生態,亦提供合作團隊中教師溝通、資訊交換與分享之機會。透過網路,教師可以蒐集數學教學資 料、遇到學生難懂的觀念亦可以向專家請益、與同僚分享彼此教學成果,經由相互的回饋與交流,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而獲得專業成長,達到自我實現與專 業合作之目的。


五、提供評量的機制

評量主要是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課堂間常見的是紙筆測驗,但它並無法測得學生所有的能力,於是變通性評量便因應而生。電腦科技的可實施的變動性評量如下:

(一)線上測驗:科學教育學習網的「數學單元」有線上闖關遊戲,具有立即的聲音回饋,且又能重複練習,對學生來說,不但效果佳而且趣味濃。

(二)電腦軟體:電腦軟體用於評量的有

1.PowerPoint軟體:在課堂間老師常用進行小考、複習考等等,常見的方式是發紙本題目或是請小老師將題目抄在黑板上,這會延伸請 環境或是浪費時間的問題。考試時,老師可以改以PowerPoint軟體來呈現試題,既有效率又容易吸引學生注意,且能達到環保的目的。

2.電腦題庫系統:電腦化評量的題庫系統因為有隨機選題的功能,無形中減輕教師出題、審題和評閱之負擔,學生又能獲得自我測驗的機會。

3.檔案評量:電腦科技的普及,促使電子/電腦化學習歷程檔案(electronic/computer-based portfolio )的產生,不但使大量資料儲存問題得以解決,亦使學生可結合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多媒體形式來呈現更豐富多元化的檔案內容,對於檔案資料的收集、更新 與管理也有很大的助益。


六、可以用來實施補救教學

大班教學師生比例不均,數學學習出現學生程度落差的情形時有所聞,資訊融入數學教學可以彌補此一窘境。

教師除了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外,尚可利用電腦軟體來進行補救教學,例如:利用Flash軟體自製補救教學動畫,或直接採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讓 學生針對不熟悉之處自行操作電腦做練習。如此一來,在教師努力教導及軟體補救教學之雙重搭配下,「把每個學生都帶上來」應是指日可待的目標。


七、提供具體化學習經驗

網路上有許多相關的輔助資源可加以利用。例如:數學線上輔助軟體或模擬系統能幫助學生具體化地學習抽象難懂的概念。動態幾何可以在視窗環境中進行幾 何構圖,除了節省繪圖時間外,複雜圖形的建構亦相當容易,甚至網上互動幾何也可呈現抽象的圓錐曲線。另外,必須耗時實驗之機率問題,更可經由線上模擬投擲 銅板機率而得到實證。可見,課堂上實施有困難或操作不易的數學學習活動,若能找到適當的軟體之輔助,便可有優良的教學成效。


八、具備分享交流的功能

在高科技的時代中,數學教育上興起三大改變:互動性、設計者對學習環境的控制及連結性等。連結性代表著科技將師生緊密連結在一起,咫尺天涯之師生,因為網路的連結,亦可恣意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及意見。

(一)教師方面:教師可藉由網路進行經驗交流、進修、教學資源的分享或佈題供學生練習等活動,例如:數學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因為可以讓教師們上傳及下載教學資源,因此提供教學經驗交流的功能。網路進修模式可以讓老師們不受時空限制,增廣見聞及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

(二)學生方面:由於學生愛好新奇,適時加入科技以幫助學習,不但能變化學習方式,而且可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部落格、Moodle的討論區、即時聊天室等等,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討論及分享。


本文參考文獻並重新整理,臚列電腦科技可以數學教學上的發揮空間後,下期將概略地進行台灣數學網站的整理與分析。


參考文獻

鐘樹椽、程璟滋(2005)。資訊科技應用於數學科教學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2),249-26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