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賞識高手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做好事;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如口吐毒舌。」道理淺顯易懂,如何實踐在生活中。方美倫老師要求每位孩子發揮創意,
設計一本屬於個人的「優點存款簿或我的優點卡或我的存摺」等等,做為蒐集個人優點的檔案。自己先具體寫出同學的優點交給當事人歸檔,相對地,同學也回饋我
的優點給我。方老師要求在寫優點卡時,只能寫對方的好話,因為她相信每一位學生都很特別,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優點,藉此來培養同學賞識別人的能力。當同學
間都能夠彼此讚美,班級風氣會變得相當的融洽,產生一股和諧氛圍,這是班級經營的技巧之一。另外,每個同學寫給班上每一個人讚美卡,也要得到全班的回饋,
教孩子唯有付出才能夠收獲的觀念,完成老師交辦的作業,人家讚美你,我們要懂得回饋,將感動化為具體的行動,這就是感恩。
方老師說學生的優點存摺也成為親師溝通的工具之一。因為,慈中是屬於住宿型的學校,學生來自全省各地,許多父母親都是假日才來探視孩子,當老師拿出學生的
「優點存款簿或我的優點卡或我的存摺」跟父母親分享時,父母親中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並了解孩子的特質、能力及優點,也發現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對
人、對事都有一顆正向的信念。
品格決勝負
方老師認為教孩子品格比知識來得更重要,因為,當孩子懂得讚賞別人,他會見賢思齊,仿效好的楷模,這對於他的學習與成長會有正向的幫助。不過,學校
的課程安排各科有一定的節數,在慈中品格方面的課程通常都在綜合活動領域及社團的時間教授,這樣的安排顯然還是不夠。所以,方老師覺得品格教育融入各科教
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以她個人為例子,她教授英文科時會選擇一些感恩的閱讀文章,讓了解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是因為很多人的成就,包括生我們的父母、朋友、
師長、甚至是從你身邊走過的任何一個人。
也許有些現場的老師會認為將品格融入課程中勢必會影響課程進度。方老師則認為,這跟影不影響進度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跟老師的自覺能力與價值觀的關聯性比
較大。也許很多老師會認為按照進度上如期上完課就好了,如果我們不加思考,什麼樣的課程對學生是有益的,而只是在趕進度,那麼我們只不過是在訓練考試的機
器罷了。再者,會考試的孩子都是好學生嗎?未來都是社會上的好公民嗎?這很值得我們進一步去驗證與思考的。從這裡也讓我想到西方思想史上,笛卡兒認為只有
品格高尚的修道士才能夠獲得知識。啟蒙運動之後,學者認為品格並不是達到真正的必要條件,即便是惡人,仍然可以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知識的真理。電影
「神鬼交鋒」中主角法蘭克阿巴內二世(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是一位智慧過人的年輕人,在他21歲之前,曾當過醫生、律師和副機長。他擅長騙術,偽造文書,
曾利用偽造的支票騙取數百萬美元的鉅額。類似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功利社會也時有所聞。所以,老師們要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以身做則,隨時自我覺察,因
為,我們身上一個使命,承擔帶領孩子邁向未來社會的一塊基石,這塊基石要以品格基礎,才能讓孩子越來越複雜的社會掌握正確的方向。
靜思語與品格德目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靜思語是證嚴法師的智慧妙語,難免會有人質疑是否宗教色彩太濃厚。其實只要仔細閱讀則會發現,每一句都富有品格的哲理在裡面,例如:
- 務實:「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遙的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只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有收穫,決不能妄想一步登天。」等等。
- 謙虛:「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樹大會招風,要時時修剪。」等等。
- 節制:「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 諒解:「塵世裡最貴重的禮物是原諒。」、「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等等。
- 誠實:「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等等。
- 負責任:「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其輕小善而不為。」、「盡本分,做好事。」、「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個種子開始。」等等。
- 寬恕:「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等等。
- 服從:「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要使自己成就,就先去成就別人。」等等。
這些抽象的品格德目,像是務實、謙虛、節制、諒解、誠實、負責任等等,用靜思語來加以詮釋,頗能發人省思,足以讓我們做為待人處事標的,至於有沒有宗教色彩應該已經不重要了吧!
教師專業成長,永遠要好一點
此次慈濟中學的參訪,真是受益匪淺。我見識到慈濟中學從行政單位、老師、到學生以及家長,透過正式與非正式活動在實踐品格教育運動。從方美倫老師的
身上,我發現即使從事教職已經邁入36年的一位超資深老師,亦能保持一顆教育的熱忱,她的熱情來自於不斷的自我察覺,教了36年的書,閉著眼睛都可以教,
但是他不斷地的探索應該提供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與生命價值,於是不斷的創新教學,並隨時檢討與修正,並成為品格融入教學、班級經營、親師生溝通等方面居於
領導的地位。另外,從品學兼優的慈中孩子身上,我深刻的體認,品格確實比考試成績、英文或電腦技能更重要,一定要花時間和精力來建立學生的品格修養。最
後,在我修「品格學習與教育」課程時,授課教師劉美惠對課程的詮釋是:「先學會在生活中實踐品格,唯有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才知道如何來教導別人。」經過
這次的參訪,我更能夠深刻的體會在不久的將來,自己的責任會有多麼的重大。
●慈濟中學黃郁雯、林思瑩、李芷儀三位同學展示個人優點卡
●中原大學黃瀞儀與濟中黃郁雯、林思瑩、李芷儀三位同學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