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8年2月號‎ > ‎

用 Google 地球去環遊世界



「地圖」是認識「空間」的重要工具,過去多半以紙本的方式呈現,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不斷進步,地圖呈現方式也逐漸朝「電子地圖」的方向發展。其中 「Google 地球」即是一種以「衛星影像」為基礎,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的功能設計而成。

Google地球所涵蓋的範圍小至社區、大至世界,常用簡單功能,包括如:縮放比例尺、360度旋轉地圖方向、立體影像、量測距離等,透過文字與圖片搭配說明,一般人皆能輕鬆的操作。甚至現在最新版程式還包含天際功能,讓我們可以透過Google地球來探索天空。

除此之外Google地球的應用還十分多元,包括結合國家地理雜誌內容,將雜誌中精美的圖片配合攝影地點並搭配詳細說明、正在活動的活火山 資訊、某一疾病空間擴散的點位資訊、結合網路購物電子拍賣商場資訊,不論是知性、觀光旅遊或商業訊息,都可以透過Google 地球得到更立體、清晰的展現。


Google地球下載與安裝

首先請先到「 http://earth.google.com/download-earth.html 」網頁中點選「同意並下載」按鈕下載Google地球的安裝程式檔案,並將下載的檔案放置於桌面上。下載完成後點選桌面上的安裝程式,依照安裝程式的步驟進行即可輕鬆安裝完成,安裝完成後就可以直接執行。執行畫面如下。



Google地球操作介面介紹

Google地球所涵蓋的範圍小至社區、大至世界,常用簡單功能,包括如:縮放比例尺、360度旋轉地圖方向、立體影像、量測距離等,簡單說明如下。



  1. 搜尋欄:可依地址或坐標定位,或輸入關鍵字來搜尋,例如搜尋「台北101大樓」時,可以找到坐落於台灣台北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大樓。
  2. 地球全景:可顯示螢幕視窗對應於地球的某一部分,方便移動到指定的地區。
  3. 常用工具列:有開關左方的工作區、標示景點、區域標示、路徑繪製、測量距離、檢視天空…等常用功能。
  4. 導航控制:畫面右上角的指北針圖案,當滑鼠游標移過去時,就會變成操控畫面的介面,可利用它來移動、放大縮小、傾斜與旋轉等功能,讓你可以更清楚把目標看到。
  5. 圖層夾:以內建很多景點的資訊,只要勾選就會顯示各種圖層的資訊。
  6. 地標夾:類似我的最愛,可儲存可顯示各種主題與地標,並可加以編輯。
  7. 主畫面:顯示地球地形或天空的星星,及在其上的各種圖層主題。
  8. 狀況欄:可顯示座標、視點高度、及串流資訊下載情況。


導覽控制項操控說明

啟動「Google 地球」後,若要使用導覽控制項操控Google地球,可將游標移至 3D 檢視器的右上角。接著用滑鼠點選或拖曳的方式就可用導覽控制項操控Google地球。

  1. 傾斜滑桿:可以將地形以平面或傾斜方式顯示。只要將滑桿移到左側就可以由上往下檢視,往右側移動則進行傾斜檢視。
  2. 操縱桿:可將目前地圖的中心點往下、上、右或左方移動。
  3. 四方向箭頭:依照你要的方向來移動檢視地圖。
  4. 向北按鈕:按一下可將北方設定在螢幕的頂端。
  5. 縮放滑桿:放大或縮小(+ 放大,- 縮小)地圖。
  6. 360度旋轉檢視:使用滑鼠拖曳導覽列就可以360度旋轉地圖。


用Google地球旅遊

透過Google地球內提供的各項工具,你可以任意將想要去的景點紀錄在Google地球中,然後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景點之間的距離關係。而且還可以檢視其他網友所上傳的照片或景點資料。例如熱門的景點通常都會有許多不同角度的照片,讓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觀賞。


藍色圓點:點選藍色的圓點可以看到網友在該景點附近拍的照片。讓你可以用不同角度來觀賞此景點。此外藍色的圓點越多則代表當地一定是熱門遊覽景點。

紫色圓點:點選紫色的圓點可以連到Wikipedia百科全書網站上,顯示該地點的歷史資料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橙色圓點:橙色的圓點代表此資訊來自Google社群上的網友提供的,通常會連到網友的部落格或是網站上,提供相關的資訊


紀錄你想要去的景點

當你熟悉了運用Google地球來查詢當地的景點資料之後,你心中應該已經有想要去的景點遊玩。這時,你可以將你去過或是準備想去的景點紀錄儲存成自己的地標,這樣往後你就可以方便的進行下一步的規劃。

1.首先將你要記錄的景點移動到畫面中央,然後按下工具列上的大頭針工具按鈕,就會在這個景點上出現一個大頭針的標誌。如下圖:


2.填入這個地標的名稱,然後在下方的欄位輸入一些輔助的說明。如下圖:


3.透過這個方式,就可以將想要去的景點通通建立好。當你要查詢的時候,就點選地標夾中的地標,Google地球就馬上移動到你想要去的地點。如下圖:



用Google地球找地名、景點與路名

現在的Google地球可以在搜尋欄上輸入你想要去的景點或地址,Google地球就會在搜尋欄下方顯示出相關的景點或地址,你只要點選搜尋結果Google地球就會顯示該景點或地址在你的面前。



匯入資訊到Google地球中

在Google地球中,除了內建的景點資訊外,我們還可以上網搜尋別人預先建立好的景點或3D建築模型,例如只要上中研院的「Google Map/Earth Test WebSite」就可以下載台灣古今地圖對照,讓你可以理解台灣的變遷。除此也可以下載其他的地標,用來豐富Google地球基本資訊。


匯入瑞芳地標後的顯示結果,如下圖:



Google 地球還可以怎麼玩?

在Google地球中,除了可以透過衛星看地球外,你還可以透過圖層夾中的景點資訊,加入很多其他很炫的功能,例如開啟3D建築物圖層,就可以讓你 在地圖上看見3D的建築物模型,這樣就可以讓你對整個城市的空間感有更清楚的了解,也看得出建築物之間彼此的高度差。另外開啟天氣圖層,就可以即時看到各 地區的衛星雲圖以及當地的氣候。新版的Google地球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加入Google天際功能,天際功能主要是顯示天空上的星星,其中包含了1億顆星 球與2億個銀河的資料。除此還提供各種天體資訊,從星星、星球,甚至哈勃太空望遠鏡及其它來源所能看到的各種資訊。你可以選擇從地球上的任何角落觀看太 空。只要點選Google地球上方工具列的「在空中與地球間切換」按鈕,就可以任意在地球與天空中切換。


Google地球開啟3D建築物圖層功能,如下圖:



Google地球開啟天氣圖層的功能,如下圖:



Google地球的天際功能,如下圖:



結語

從本篇文章中可以讓我們了解,Google地球所包含的資訊包羅萬象,不論是知性、觀光旅遊或商業訊息,都可以透過Google 地球來展現。所以如果能用在教育上,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很活潑多元的方式授課,更可讓學生在課後自學時更容易的學習與吸收,值得推廣給大家使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