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言Web 2.0的興起讓許多原本在Windows系統中才能做的事情,變成只需要瀏覽器就可以完成;相信讀者有這樣的經驗,面對新版的Windows不得不升級 時,必須要辛苦的將軟體設定檔、資料檔及文件小小翼翼的備份到第兩顆硬碟,然後灌好Windows再花時間將資料拷貝到新作業系統當中。 每次Windows用久就會覺得很慢又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想重灌又覺得很浪費時間,要與他人分享檔案往往要用隨身碟拷貝,檔案散落在各地很難整理。 現在網路漸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作或是作業系統平台,以往我們要重度依賴Windows平台來整理及組織我們的資料,現在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運用特定的網路服務來整理我們的資料有以下的好處: 專業服務作業系統是為了一般性的目的而設計,雖然也有如照片管理、檔案管理…等功能,然而特定的網路服務卻是特定領域的專業服務,會比作業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更好。 無需安裝軟體在伺服器端升級,使用者對於升級省去了繁瑣的步驟,在每次使用網路服務時就會看到新的功能或服務,比自行安裝升級軟體方便許多。 易於分享運用網路的特性,對於我們所收集的資料,可以方便的分享給別人,也可以容易的找到與自己的同好一起討論。 取代電腦運用瀏覽器,你可以不用攜帶笨重的電腦或是易掉的隨身碟才能與他人分享;能夠上網器已是每台電腦都有的標準配備。 底下以筆者本身的經驗分享常用的網路服務給您參考。 MediaWiki大家最常用的文件管理軟體是Office軟體,由其以Word、Excel、Powerpoint為最;但是Office檔案常散落各地,對筆者而言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筆者自行架設MediaWiki(http://www.mediawiki.org)網站供個人使用。 Wiki簡單的語法讓我能專注在內容本身及組織知識上,在Wiki中每篇文章很容易連結其他文章,形成強而有力的知識組織工具;再加上其多層次的分類系統,Wiki網站如同我的第2顆大腦,隨時有想法就寫下整理。 Wiki讓我以不同的思考模式(Pattern)來探索生活,打造出屬於個人的知識管理系統。 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有些人是與生俱來的,很容易深入一個主題鑽研成為專家,不過有些人的思考是屬於跳躍式的思考,容易東想西想抓不住重點下去研究。 藉由Wiki良好的版本管理系統,我可以知道每篇文章共編輯了幾次,花了多少時間;由於Wiki簡單的編輯介面,可以讓我很容易紀錄下來靈感,並且在分心時,能夠再回來繼續深入同樣的主題。 廣度思考廣度思考傾向的人,喜歡看新東西,什麼領域都涉獵一點但是都不精;深度思考的人一般在廣度思考方面就比較弱,很容易陷入固執的思考,而無法跳脫出來,例如像寫程式的人很容易將寫程式當唯一的成就感來源,沒有寫出程式就是沒有工作成果,但有時關鍵會在與人的溝通。 Wiki的分類系統可以很容易將隨意尋找的主題進行多重分類,讓看似許多不關連的主題有語意關的關係存在,能夠兼顧深度及廣度的學習。 融會貫通通常單一觀念可能難以有極大影響,而需要多個觀念的綜效才會發生影響力。 在Wiki建好的分類,我常思考這些分類間能否整合起來以更能發會綜效;例如Blog的概念可否結合Wiki的概念,讓Blog能夠多人共享編輯,這樣的概念會產生什麼效果? 學習傾聽每個人對於事情都會有主觀性的看法,要學習抽離出主觀性思考,專注傾聽別人的想法是很困難的事。 對於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我會把對方的想法用Wiki寫下來,然後比對我的想法是什麼,進行衝突分析。學習寫下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因為寫下想法才得以沉澱,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思考,而非以腦中太過概念性或是情緒導向思考。 學習閱讀面對大量的資訊及書籍,如何吸收、消化、整理、運用,變成是知識工作者的核心中的核心能力。 很多很好的想法,例如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大前研一的書籍,你看完了有什麼感覺,你能內化他人的思考精華為自己的嗎?別人寫書分享,但你真的吸收到作者的精華了嗎?還是花幾百元買本書安心,只稍微翻一下就放到書櫃? Wiki所帶給我的是學習如何思考的技術,不只是觀念性的討論,更是實際的工具幫我落實書中的精華。 Office 2.0微軟的Office軟體統治了我們在文書處理的工作方式達十數年之久,但近來興起Office 2.0;強調用網路服務的方式來使用Office服務,例如Google所推出的Google Docs服務就有線上Word及Excel的功能,雖然在功能性沒有Microsoft Word及Exce來的強大,可以由於免費而且易於分享檔案給朋友,逐漸形成了線上編輯文件的趨勢。 筆者喜歡使用的Office 2.0線上服務是ThinkFree, 這是家韓國公司,其產品完整性比Google Docs還多了簡報軟體;ThinkFree是用Java軟體寫成,有Offline及Online版本,由於不是使用HTML、AJAX方案,所以功能 設計的更完整,有如完整的視窗軟體,並且軟體(Java Applet)是下載到瀏覽器端執行,所以在閱讀及編輯文件時不會延遲。 RSS ReaderRSS的全名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其主要用途在於主動發送資訊給使用者,在沒有RSS之前若要知道各個網站的最新消息,必需要到各個網站查看,而且要由大腦分辨哪些是最新消息。 RSS如同各個網誌所提供的最新消息資料檔,並且遵循同樣的標準格式。藉由訂閱RSS服務,就可以馬上得知訂閱網站的最新消息,只需要閱讀最新消息或是沒有閱讀過的資訊,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資訊整理方式,而非像網站是以資訊提供者為中心。 RSS Reader是閱讀RSS檔案的工具,筆者常用的是Google Reader;其簡單的介面讓人容易上手使用,沒有太多花俏的使用方法,扮演好RSS Reader的角色。 Flickr每個人多少會有些相片需要整理,Windows對於相片管理的功能很陽春;以筆者而言雖然不是專業的攝影師或是照片收集者,然而工作上或是朋友間互傳的照片也不少,或是在收集資料時很多是圖表的資訊;Flickr是上述服務中筆者唯一付費的,主要原因有:
Picasa是Google推出的相片管理服務,免費5G空間,有線上服務也有Picasa軟體,Picasa軟體很值得推薦給讀者使用,提供了接近專業修圖軟體的功能,而Flickr本身則是只有單純的線上服務。 結語現在有許多的網路服務,讀者可以參考Wikipedia上的Web 2.0分類;筆者所使用的網路服務不算多,但平常都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還有很多網路服務沒有提供,例如書籍分享、物品分享、社群網站…等。主要筆者對於網路服務的選擇相當嚴格,並需在功能性、隱私性、價格性、穩定性都有高水準才會使用,否則把本身大量的資料放置其上會很不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