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6 年 12 月號‎ > ‎

看見遠景,教師動起來


摘要

  • 作者:莫素雲

文章內容

新竹縣博愛國中的Moodle數位學習平台是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實驗室,各學科數位教材的充裕,其實幕後的推手是資訊組長兼生活科技教師曾琳富老 師。不過,曾老師謙虛地表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累積眾人的努力結晶,加以發揮應用而已。當時,新竹縣網路中心資訊技術團隊針對ATutor及 Moodle數位平台進行評估,Moodle數位平台以人性化的介面操作勝出,所以學校順利成章採用了Moodle數位平台。

雖然,這個立意很好,但難免會引起校內老師產生一些小恐慌,尤其對於一些資深老師而言,資訊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大障礙,再來舉辦研習課程老師 們的意願也不高,老師們care參加研習可以請公假嗎?代課鐘點誰來付?儘管,Moodle教學平台的建置容易,操作簡單、可以批次建立帳號,課程可以依 據SCORM標準匯出匯入,還有一群社群在支援該網站,對於一位管理者而言,是一個容易管理又有支援的平台。但是,架站容易建置難,教學平台的精神應該是 在content的部分,如何讓教師動起來經營課程這才是關鍵。

先想能為老師做什麼,再想老師能為學生做什麼?

曾老師描述當時的作法是藉由行政的力量來支援Moodle教學平台的推動,向教育部申請「自由軟體應用融入教學應用推廣」的計畫取得經費。再來辦理 校內教材製作的研習課程,老師們參加研習,允許請公假,代課鐘點費由專案計畫來支付,將老師們的疑慮一一排除,在推動上自然事半功倍。然而,當時曾老師思 考,短時間內要同時推動各領域的教材,在人力及時間上面臨了挑戰,最後成果也可能出現濫竽充數的狀況。因此,決定從選擇學科開始,擇定生物科及英文科為示 範科目,理由是生物科屬性比較適用電腦來教學,之前部分老師也曾受過資訊種子培訓研習;至於英文科是考量教師的個性比較活躍,一般來說容易嘗試新觀念。

經過一學期的實作下來,參與的老師成了學校推動Moodle數位學習平台的秄子教師。老師感受到該教學平台的好處,譬如說以前老師們製作一 份教材或蒐集一些資料放在電腦裡,老師必須要再設計教學活動才能善用這個教材。現在,在Moodle裡,老師提供的數位檔案,可以一併規劃討論區、繳交作 業、測驗等等,而且平台還能紀錄學生使用的情形,這些資訊都成為老師掌握學生參與和表現,以及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透過校內秄子教師無形中在校裡形成了一股正向的競爭氛圍。老師間課暇之餘談論體驗Moodle的好處,像是英文老師讓學生練習唱英文歌或自我介紹,而且不 再只限於傳統的紙筆評量,學生們發揮創意利用麥克風錄音或是錄影,上傳聲音或是錄音檔,藉此可以訓練他們的會話能力。看到這些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成果, 讓原本按兵不動的老師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因此,從生物科與英文科出發,之後在推行至其他領域時,老師們都能欣然接受,所以博愛國中的Moodle教學平台,短短的二年內已有自然、英文、國文、數學、資訊、生活科技、資訊、綜合領域等數位教材。http://idea.pajh.hcc.edu.tw/moodle/

分享是收獲的起點

原本老師們喜歡單打獨鬥的模式,在Moodle的數位學習平台中獲得適度的修正,為教學加數。曾老師在學校教資訊,他以校內生物科老師的數位教材為 實際操作案例,讓孩子同時學到資訊技巧與生物概念。如此協同教學,老師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學創意可以盡情的發揮,而學生學到更是活用的知識。

基於分享的概念,曾老師開發圖書媒體管理系統、動態網頁模組,以及學校整合模組(http://dyna.nc.hcc.edu.tw/dyna/dynaweb/index.php ),無償地供全國國中小學使用。只要在任何入口網站上打上「曾琳富」三個字搜尋,搜尋到的筆數超過一百筆,顯示全國有數百所中小學採用,曾老師也因此而聲名大噪。後續至各縣市學校教學,結識了不少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曾老師說這是他始料未及。

至於開發的系統廣受各校的採用,曾老師認為主要是開發之初是為了解決自己學校的需求,各校的情況雷同,博愛國中能用,他校應該也很適用。他 說從事系統開發的期間,曾在網路上、在縣網中心、在自由軟體協會得到許多人技術的支援,他抱著回饋及學習的心情,免費提供給大家使用,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 的共識,有朝一日使用者也能將系統改的更好、更實用,無形中大家都受惠。

曾老師是新竹縣網中心技術服務團隊的一員,偶爾也會參與縣網中心的系統開發計畫,但他認為自己比較喜歡解決學校端的問題,因為縣網有足夠的人才和經費可以解決問題,相較之下,學校端在這兩方面都闕如,自己棉薄之力正好能協助教育現場的教師完成任務,也算是好是一椿。

複製成功的經驗

創新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也無須太恐慌。就Moodle數位平台而言,隨著校園應用的速度增加,彼此的問題都能夠透過社群協助尋找到解決方法。對於有 些缺乏資訊管理人員的學校,可以利用「自動架站光碟」快速地建置網站。再來就教材的部分,可以透過區域的方式進行課程的交換,未來也許主管機關能舉辦數位 教材競賽,相信教材的內容將會愈優質愈創新。 最後,其實關鍵還是在教師動起來的意願。也許大家可以參考博愛國中培訓秄子教師的成功典範,每個領域都可以培訓秄子老師,各地教育局也能發揮行政力量由學 科老師帶動學科老師,透過同儕分享的概念,相信因為分享而嘗到甜頭的老師,愈會積極主動地一路朝分享的路走下去‧‧‧

  • 分享是學習的起點,曾琳富老師示範博愛國中Moodle數位學習平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