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5 年 第 7 期‎ > ‎

中學校園軟體工程流程與文件一例(一)


摘要

  • 文章編號:20050405
  • 投稿日期:2005/03/25
  • 作者:周宗賢、沈雅楓、林堅信
  • 備註:

前言

軟體工程是一種用於指導電腦軟體發展和維護的工程學科。採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術和方法來開發與維護軟體,應用正確的管理技術和結合當前能夠得到 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而這次很幸運的,因為學校與中學資管學會合作的高中網站專案,應用到一些軟體工程的技術,並將整個專案小組分成功能需求分析 組、UI設計組與程式設計組,以下將針對各組作概觀介紹。

功能需求分析組

何謂UC?

UC為Use Case,即為使用案例。我們用使用案例來捕捉系統行為,把它當作關係人間的合約。在使用案例中會描述系統為回應某個關係人的請求,在不同條件下所發生的 系統行為。我們把發出請求的關係人稱為主要參與者(primary actor)。主要參與者會啟動跟系統間的一段互動關係,以達成某個目的。而系統則負責回應主要參與者的請求,且要保障所有關係人的利益。根據特定的請求 與條件,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不同的行為執行順序或情節。因此一個使用案例中會集合好幾個不同的相關情節。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把使用案例當成人與人之間的一 種溝通工具,而且開發人員通常會用它跟沒受過訓練的人溝通。

使用案例的三種概念:

寫使用案例必須精通三種概念:

  1. 設計範圍:什麼是真正的討論中系統?
  2. 主要參與者:誰對系統具有目標?
  3. 目標等級:目標等級有多高或低?

使用案例的主要內容:

參與者:會對系統產生行為的任何人或東西。

關係人:對討論中系統(SuD)有任何利益存在的任何人或東西。

主要參與者:會啟動跟SuD之間的一段互動關係,以達成某個目標的人或東西。

使用案例:針對SuD行為所寫出來的合約。

設計範圍:找出我們所要討論的系統。

事先條件與事後保證:使用案例執行前後必須成立的東西。

主要成功情節:在情節中我們會描述每個動作步驟都成功的情況。

擴充情節:情結中所發生的一些例外情況。

擴充情結中會參考到主要成功情節中的動作步驟編號,而且它會說明需要偵測到的各種不同條件。

當某個使用案例需要參考其他使用案例時,我們會把被參考到的使用案例加上底線。

個人與團體並重的寫作過程

1.產生系統功能的低精確度觀點:

  1. 對系統使用情形簡述的寫作風格產生共識(團體作業)。
  2. 對系統範圍產生共識,並且用腦力激盪方式產生參與者與目標(團體作業)。
  3. 寫出系統使用情形簡述(個人作業)。
  4. 把系統使用情形簡述集合起來(團體作業)。

2.產生高精確度觀點,也就是使用案例:

  1. 用腦力激盪方式找出使用案例(團體作業)。
  2. 對使用案例格式產生共識(團體作業)。
  3. 寫出使用案例(個人作業)。
  4. 審查使用案例(個人作業)。
  5. 審查使用案例(團體作業)。

UI設計組

1.何謂UI設計?

UI為User Interface,即為使用者介面。所以UI設計就是使用者介面設計,而這部份又分為操作需求介面設計和藝術需求介面設計兩塊。前者主要是在設計整個網頁的操作流程介面,定義型態等;後者則是在設計整個網頁頁面所呈現出來的視覺藝術效果。

2.操作需求介面設計的三大步驟

在著手操作介面設計時,通常會依序進行下列三項步驟:

  1. 頁面流程:畫出所有功能的頁面流程圖。這個步驟可以使得在接下來的設計較有系統性,而不會忽略遺忘該有的步驟頁面。(如圖一)
  2. 頁面快照與屬性文件:寫出每頁頁面所該有的功能與頁面屬性,並畫出頁面的快照。這可以使得接下來的最後一個步驟有文件可以參考,而不忽略細節。(如圖二)
  3. 精細頁面設計:開始著手使用.NET拉出每頁面之元件。這步驟可說是操作需求介面設計之最後一步驟,也是將所有原先設計之頁面文件實際呈現出來。(如圖三)

3.我們的操作需求介面設計

在作操作需求介面設計的時後,我們所設計的文件,會需要跟程式設計組的同學有相當程度的討論。因為當我們完成一部份的頁面設計時,往往會忽 略其資料庫內部的數量大小;若不解決此問題,則在最後當資料庫內的資料架入後,會發現在操作頁面設計與操作上會有嚴重的錯誤,或者造成使用者的不方便,故 我們在做頁面快照與屬性文件時需要跟程式設計組的同學們聯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