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文章編號:20050401
- 投稿日期:2005/03/25
- 作者:張騉翔
- 備註:
在學會月刊的第二期當中,尤理事長談到了校園資訊服務社群的概念,其中提到「中學資管學會經營校園資訊服務社群,提供機制及自動化工具,促進社群成
員間之有效互動,以及供需鏈之有效運作,以達成或超越他們既定的目標;幫助教育主管機關順利推動教改政策,幫助學校有效行政,幫助教師增強教學效果,幫助
學生提高學習成就,幫助研究機構豐碩研究成果,幫助民間企業實現成長目標。」
本文將會根據尤理事長所提校園資訊服務社群的概念進行延伸,中學資管學會為社群的經營指派一位或數位的社群經營者,並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的自動化工具中提
供了「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以協助社群成員達成他們的資訊服務目標;以下為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的職責,並在每個項目中我們會談到「資訊服務社群
經營者管理程式」如何輔助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
成員
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關心社群中的每位成員並瞭解他們的需求;對於校園資訊需求的委任者,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協助其評估需求,如何獲得資源以滿足其需求、對於有興趣解決校園資訊需求的成員,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協助其接觸並有機會實際參與專案的機會,且在過程中提供協助。
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中我們會有成員的管理介面,藉由此介面,可易於瞭解及關心每位成員,並會紀錄每位成員的技能,以協助其生涯規劃發展及專案媒合機制。
訓練
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安排在社群中的訓練,以確保在資訊服務社群成員在接觸專案時能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專案的要求;在資訊服務社群當中的成員有機會接觸到以下豐富的訓練方式:
- 業界專業講師:藉由業界專業講師的豐富經驗,社群成員有機會接觸到業界在開發專案時的第一手資訊及專業的上課內容。
- 社群成員彼此訓練:在社群當中有機會能與在各地的學校及教育機構的成員進行機觸,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廣自己的視野。
- 學校課程:學會與學校合作製作資訊技術高等教育之教材,學校的教授提供資訊技術理論的講解,學會提供實際的專案範例;讓社群成員在大學中的同學能所學理論與實務並重。
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中我們會紀錄社群成員的專長,以在需要時能請社群成員來訓練及分享,並可分析專案所需技能與社群成員技能的差異,以針對專案所需訓練社群成員。
團隊
在資訊服務社群當中團隊的概念分為兩種,一為專案團隊、另一為專案小組,專案團隊指的是在做某一專案的所有成員,而專案小組則是專案團隊成員下的分組;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會針對專案的需要而組織專案團隊,並依專案範圍的大小來規劃專案小組。
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中我們會紀錄專案團隊及專案小組的名單,並會統計成員對於專案的貢獻,未來可很方便的看出每個人參與過哪
些專案、在其中的分工是什麼、表現如何;此紀錄可提供給社群成員未來在生涯規劃時重要的參考,並讓社群的委任者在選擇專案團隊時有明確可靠的依據。
組織
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會尋求與校園及業界任何可能的合作機會,當社群的成員來自於組織時,透過學會與組織的合作,可使得社群委任者所交付的任務更有保
障能完成,並讓社群的成員彼此合作,更有力量去完成工作。例如學會目前有搭配中華大學合作實習的方案,以往學生在工讀時,可能需要自行尋找工作機會,在時
間的安排上很容易工作與學業發生衝突,且在工作上遇到問題無法尋求師長的協助,藉由實習的組織合作機會可讓學生的工作成為學校學分,讓學生實習時既安心又
愉快,對於校方而言有與提供實習單位簽訂合約,可在學生於工作上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有適當的處理,對於學會而言有校方的協助及教授指導可讓工作成果的品質提
升,並藉由參與學生成績的評分,可多一層激勵學生完成工作的渴望。
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中我們有對於組織的一覽表,每個組織我們會有不同的合作對象分類,例如可分為建教合作的學生、時薪制的學生、實習的學生,以及對於顧問、指導教授、訓練講師的統計;對於要完成某項任務時,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有彈性多樣化的人力資源可運用。
專案
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會確保在社群中進行的專案皆擬定適當的目標及有足夠的資源去完成專案,並在合作的過程中掌握以下的原則:
- 合作原則: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與專案的委任者及專案團隊的成員保持良好的互動,讓合作是愉快有收穫的。
- 品質原則:對於專案之品質,我們仍以高品質的結果為目標,並不因社群的成員可能較無經驗而犧牲品質。
- 品管原則:我們會針對每項專案的結果有明確之預期(可藉由Use Case的規劃來達成)以及設計專案品管機制(例如契約之驗收機制)。
- 傳承原則:由於專案團隊成員流動性較大,我們對於各項專案之傳承所需知識需具體落於文字,以使能讓組織的運作非仰賴於單一人身上。
- 契約原則:對於每項專案及人力資源之運用方式及細節,我們皆擬定契約規範之,以確保合作的情況能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進行。
在「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中我們有對於專案的一覽表,並詳細紀錄了專案的資訊,包括了專案的完成時程、專案需求清單、專案成品清單、專案成員…等。
結論
在本文中我們提到了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的職責,並在每項職責後描述了「資訊服務社群經營者管理程式」如何協助其完成職責;在探討完其職責後,我們更
清楚了校園資訊服務社群的概念提出後,讓傳統在組織內設置資訊部門的方式有了改變,從單純的點延伸到了線及面,有機會進行跨校、跨組織的合作,並能整合多
個校園資訊應用的需求,彈性的組合人力資源(時效觀點、品質觀點、成本觀點)來達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