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文章編號:20050204
- 投稿日期:2005/01/25
- 作者:張騉翔
- 備註:
為何需有資訊契約服務:
藉由網際網路的興起,資訊得以無時間、空間的限制來進行傳遞,對於人們知識的累積及交流有了莫大的助益;近年來由於網路服務(Web
Service)的興起,更使得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之間得以整合,利用自動化流程彼此溝通,例如我們現在可以寫個字典程式,此字典程式可以去呼叫網路上面有
提供單字查詢的網路服務來找尋單字的解釋。
資訊契約服務(Information Contract
Service,簡稱ICS)架構在目前網路服務的技術之上,當呼叫網路服務並有實際的交易行為時,資訊契約服務定義了一個完整的網路服務契約交易平台及
架構,它描述了在網路應用程式之間有交易行為時如何制定其交易合約、付款機制…等交易相關行為。
藉由資訊契約服務的架構使得以下的情境得以實現,假如我們想在網路的各家出版社找到所有關於大學聯考的模擬試題,並且提供試閱功能,在試閱
滿意後才點選付費並獲得模擬試卷電子檔,我可以藉由在實作資訊契約服務的環境中,有個資訊契約服務代理程式可以幫我們分別去尋問各家出版社是否有出版大學
聯考模擬試題,若有的話可以彙整其目錄及試閱資訊至本機電腦上,並在試閱之後若有興趣可藉由資訊契約服務代理程式來訂購。
資訊契約服務的精神在於讓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之間能實現一般社會中的契約關係。
資訊契約服務架構要素:
資訊契約服務為資訊契約服務架構(Information Contract Service Architecture,簡稱ICSA)中最重要的關觀念,資訊契約服務架構描述了在實作資訊契約服務時的完整的架構,以下為資訊契約服務架構的示意圖:
在ICSA當中有兩個核心的概念,其一為ICS,定義了網路應用程式資訊契約的介面,其二為DFO,其全名為Domain Function
Object,為領域功能元件,領域功能元件實作了特定領域的功能服務,例如呼叫某家出版商的配題服務、排課服務…等等。ICS包含了許多的DFO,使其
可實現資訊的契約行為及關係。
底下針對ICSA的特性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 ICS Receiver:ICS受領者介面定義了受領者的交易資訊,例如受領者的身份認證資訊、交易紀錄…等等商品受領者的交易所需資訊、行為及契約。
- ICS Deliver:ICS給付者介面定義了給付者的交易資訊,例如給付者的商品資訊、收費模式…等等商品給付者的交易所需資訊、行為及契約。
- 一個ICS至少需實作ICS Consumer及ICS Producer其一的介面,或可兩者皆實作;亦即ICS必需為消費者或生產者,或是兩者皆是。
- ICS可處理實體商品的交易,也可以處理虛擬商品的交易。
- 實體商品交易,例如紙本試卷的購買。
- 虛擬商品交易,例如資料統計分析服務。
- 計次:例如呼叫一次DFO的服務即計費一次。
- 計時:例如線上教材的閱讀時間,在單位時間內的需收費多少。
- 計量:計量的概念較為複雜,在計次及計時的狀況中ICS可清楚的掌握計次及計時的概念,當使用者呼叫DFO時會經由ICS,一次的
DFO呼叫ICS即可為計次一次,而計時的情況可由使用者登入及登出的時間來瞭解;但計量的方式定義於DFO,由ICS呼叫DFO,再由DFO回報其量的
多寡,例如有個DFO名為「出測驗卷服務」,其收費模式是以使用者需要出多少題題目來收費,此多少題題目即為量的概念。
- 直接交易:使用者直接與提供服務的ICS接觸,ICS會接觸到使用者的詳細身份資訊。
- 間接交易:使用者用所謂的「電子提貨卷」來與ICS交易,ICS認卷不認人,使用者的身份資訊不會直接與ICS接觸,具有保密及交易單
純的好處,但需設有購買「電子提貨卷」的交易中心;另一種間接交易的方式稱之為代理人交易,使用者要與ICS交易時,透過代理人來進行交易,提供服務的
ICS只會有代理人的身份資訊,使用者請求代理人代為向ICS購買,代理人購買完後再將商品轉交給使用者;例如學校代學生向教材廠商購買教材。
- ICS與DFO彼此的關係,DFO本身並不會知道ICS的存在,也不會記載著資訊契約,DFO被動的接受ICS的呼叫,並且在DFO被註冊到ICS時才會被ICS主動付予交易契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