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5 年 第 4 期‎ > ‎

現行美國K-12校務行政系統整合方案簡介


摘要

  • 文章編號:20051105
  • 投稿日期:2004/12/25
  • 作者:尤弘志
  • 備註:


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簡介

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簡稱 SIF) 是一個非營利會員制的組織,會員由軟體廠商、各教育學區、州政府教育局及其它積極參與中小學校 (K-12) 市場的機關組成,目前會員總數已超過 100 位。SIF 成員已共同制訂一套規範及標準,使不同廠商開發的資訊系統得以整合,分享資訊。這一套跨平台,跨組織的中立規範及標準,稱為 “SIF 實施規範” (SIF 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

採用遵循 “SIF實施規範” 所設計之資訊系統,學校及教育主管單位可以在無須額外撰寫任何程式碼、軟體廠商無須瞭解其它廠商專屬技術規格的情況下,將資訊系統整合,並分享資料。

SIF 的設計目標:使學校行政主管、教師及其它學校人員可以依照個人權限,安全地取得最正確的即時資料。

教育正面臨重大的挑戰

學校運用資訊科技正面臨重大挑戰,因為整合協作 (interoperability) 的問題正日益嚴重。目前,各中小學校所使用的資訊系統,不是封閉系統 (closed system) 就是只提供專屬介面及特定資料格式;對使用者而言,一個無法與其它系統整合的系統,會產生下列問題:

  • 應用系統及資料各自獨立,無法分享
  • 重複的資料輸入是很常見的
  • 相互不連結的系統增加維護成本
  • 報表製作成本高且效率低
  • 決策者不易取得相關資訊

系統間缺乏整合協作 (interoperability) ,對於學校或主管單位的資訊管理人及採購人員來說,是一項嚴重的挑戰。許多資訊管理人及採購人員發現,資訊維護成本愈來愈高。因為有愈來愈多來自不同廠 商、各自運作的專屬系統,資料無法共享。他們面臨要繼續維護已使用多年的舊系統,還是投資在更有效率新系統上的抉擇。這些正是 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整合的挑戰

自 1997 年起,教育軟體廠商、各教育學區資訊管理人及單位主管開始研討辦法,解決現行的整合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案: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是一套標準規範:

  • 定義共享資料 (例如學生統計資料等) 的標準格式
  • 定義共享資料的標準命名規則
  • 定義軟體系統間交換協作的規則

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如何產生效益

所有教育系統廠商共同採用一套標準規範,可產生以下效益:

  • 確保資料只要輸入一次,系統自動將輸入之資料複製到其它相關應用系統。
  • 應用系統間可以更有效地交換資訊。
  • 決策人員可以從不同的應用系統取得資料,並產生統計報表。
  • 使學校可以透過 Internet 安全地傳送報表到不同的組織 (如教育局)。

SIF 如何整合?

傳統上,應用系統如果要與其它系統整合,需要針對每一個系統單獨開發專屬的整合介面。SIF 則定義一套規則及標準,使屬於同一個 SIF 區域 (SIF Zone) 的應用系統可以用共同的機制分享資料。如下圖:

SIF 區域 (SIF Zone) 由數個應用系統組成,這些應用系統透過代理程式 (agent) 連結中央區域整合伺服器 (Zone Integration Server, ZIS) 與其它應用系統溝通,透過訊息 (Message),查詢 (Query) 及事件 (Event) 交換,達到資料分享的目的。所有的資料格式均採用XML 標準,並定義於 “SIF 實施規範” 中 (SIF 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

SIF 代理程式 (SIF Agents) 是應用程式的延伸,扮演中介的角色,負責與 ZIS 溝通。ZIS 管理所有管轄區域中 (Zone) 的代理程式,並記錄代理程式之間的交易。ZIS 負責資料交換的權限控管、訊息派送及資料安全。SIF 區域可以隨需求改變增加應用系統,只要系統符合 SIF 規範,即可與同一區域內的應用系統分享資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