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子期刊‎ > ‎2004 年 創 刊 號‎ > ‎

台灣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學會簡介


摘要

  • 文章編號:20041005
  • 投稿日期:2004/08/25
  • 作者:尤黎明
  • 備註:

我們是誰

『台灣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學會』創立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七日, 由來自廿餘所公私立中等學校的教師們共同發起,以『促進中等學校校園資訊應用』為宗旨。學會成立初期所召募的會員, 主要是在中等學校中負有校園e化任務的教師們, 本文稱之為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服務於全國各縣市的高中職及國中;有的在校長室, 有的在教務處, 有的在學務處、或在負責e化校園的其他處室工作。學會的成立是要幫助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在面臨教育改革的挑戰中, 更有效地執行校園e化任務。

校園e化的時代背景

近十餘年來, 國家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 強調學生的適性學習, 革新課程設計, 準備延長國教,和建構與世界接軌的數位學習環境等。大部份教改措施的有效推行, 有賴校園e化的配合, 諸如高中及大學多元入學, 九年一貫課程, 高中職學年學分制, 綜合高中, 高中職社區化, 高級中學及技職體系課程整合,科群課程整併,與資訊融入教學等等。

以高中職實施學年學分制及推動綜合高中為例, 政府要求學校提供多元課程, 並落實選課機制, 讓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同時加強對學生們的適性輔導, 協助學生們正確地選擇適合個人生涯規劃的學程, 或試探性地選修課程。

這意謂著教務處需要大大改變排課程,並新增選課流程。選課完成後, 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們的課表和成績單會含有不同的科目組合。班導師輔導學生做生涯規劃及適性選擇學程或課程時, 需要參考個人學習檔案細節, 各種學程及課程說明資料, 還要有各大學院校各科系的進路資料, 和甄錄學生的條件。因選修課的學生組成來自不同班級, 科任教師上課點名和登錄成績用的名單, 並無法像以往一樣地簡單複製同一班級的點名條。由於同班同學可以選修不同科目, 大學推甄作業中所需的某些成績排名資料, 其定義及計算方法變得十分複雜, 也不像以往用簡單的矩陣和加權平均法就可以算得出來。 如上所舉的少數例子,為實現教改的理想, 更多的行政及教學的配套措施往往變得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以人工完成, 必須部份或全部自動化;其中, 建構數位化的學習環境更是如此, 而這些都是校園e化的主要內涵。政府為此曾做出各種努力, 諸如委託學術機構設計適用於全國的校園應用系統, 成立各縣市教育網路中心來發展適合各地區校園特性的程式, 撥款給各校自行採購合用各校的套裝軟體或量身訂製的系統, 並訂立配套政策讓各校所指派負責校園e化的教師們減授鐘點。企業也開發了一些校園e化的產品,並提供相關的服務。

有三大問題尚待解決

誠然,政府、學校、及企業的許多努力已奠定了校園的e化基礎, 但有三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而這些問題是否被有效地解決,卻攸關著全國中學校園e化的最後成敗──即國家的中學教育品質是否能提升至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水 準。這三個問題為:校園e化資訊需求的彙整及管理, 校園e化標準的研訂及推廣, 校園e化商品的認證及公佈。

  • 第一、校園e化需求的彙整及管理。軟體工程是校園e化的核心建設之一, 而需求又是軟體工程的主軸。根據世界軟體工程專家的研究共同指出, 需求的分析錯誤、模糊、不完整, 需求的變動沒有管理、或管理不善, 是軟體工程失敗的主因。我們需要訂定彙整及管理需求的作業機制, 並加以自動化, 以確保校園e化的成功。
  • 第二、校園e化標準的研訂及推廣。校園所需的資訊系統及元件繁多, 又需整合運作, 然而由政府統籌設計、或委由某一機構或某一企業統籌設計, 卻都是不合情理法的期盼。因此, 應制定所需之標準, 讓大家有所遵循, 各機構或個人既能獨立設計開發系統, 又能達成整合運作的目的。根據全球的實務經驗得知, 標準之制訂可獲致許多無法取代的優勢。例如一旦制定了通訊協定、資料交換機制、軟體元件介面、和使用者介面… 等標準並推廣之, 就有降低成本、縮短建置時程、確保品質、便利使用者、保障資料安全、整合系統間運作的輝煌效果。
  • 第三、校園e化商品的認證及公佈。為達成類似電腦週邊『即插即用』的整合目的, 校園e化的各種標準規格亦將趨於細緻, 而且很專業, 採購及使用單位不一定有充足的專業人力, 即使有, 也可能沒有充分的作業時間來自行檢定商品是否符合標準。因此認證並公佈符合標準的校園e化商品, 能便利採購作業, 並保障校園e化投資的最大效益。

 我們的角色與定位

身為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 站在校園e化的最前線, 每天都面對這三項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挑戰, 感覺十分困擾, 極待有所突破。八十九學年度, 教育部委託忠信高工商(九十一學年已改制為忠信高中)承辦學年學分制整合資訊系統研討會系列, 總計近一百所學校逾千人次參加。研討會期間, 我們集合志同道合的教師們共同研商, 認為:第一, 我們不能坐等這些問題的自然消失, 第二, 我們評估政府、學校、及企業的本質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有效地處理這些議題, 第三, 我們有責任協助解決這些問題, 第四, 幾乎每一所中等學校的資訊管理人團隊的規模都無法獨力去完成。 因此,我們獲得一致結論:我們必須組織一個全國性非營利的人民團體,藉著非營利人民團體的一些特質及優勢, 有別於政府、學校、及企業, 可與他們形成互補的伙伴, 同心協力來解決上述校園e化之難題。這也就是本學會之所以成立的時代背景,和任務的界定。

我們需要怎樣的幫助

學會的任務固然簡單明瞭, 而達成任務所需的細部工作質量卻十分繁重, 我們需要多方面的幫助, 例如:更多積極參與的會員, 政府提供管道讓學會參與校園e化的決策, 學校支持學會的事務與活動, 企業開發資訊系統支持學會的標準, 個人訂閱及投稿學會的期刊, 參與學會網站的論壇, 出席學會的活動, 提出需求, 建議標準, 協助認證, 擔任教師, 設計課程, 介紹會員等等。相信未來還需要更多專家學者來襄助, 讓本學會在中等學校之校園e化之時代任務上,與政府、學校、企業的互補更臻完備。


致謝

我們在此要感謝許多個人、學校、縣市教育網路中心、與企業的支持,有的參加學會需求的彙整及標準的制定,有的出席學會的研討會,有的在學會網站上提 出問題或回答問題,有的試用學會的標準資料庫及系統並提出改善建議,有的接受學會的採訪,有的貢獻程式碼,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設備…不一而足,相信若 沒有這些支持,學會不可能完成任務。由於本文篇幅的限制,僅列出單位的名稱,並按筆劃順序排列,若有疏漏或錯誤之處請讓我們知道,以利後續補正,讓我們有 機會表達感謝之意。 三民國中、士林高商、大里高中、中山工商、中央大學、中正高中、中華大學、中興商工、中龍科技、中壢育達、六合高中、公東高工、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台南 高農、台南縣教育網路中心、民雄農工、白河商工、交通大學、光啟高中、光華國中、光隆家商、育逹進校、佳冬高農、忠信高中、明源資訊、明德女中、明德進 校、花蓮農工、虎林國中、南光高中、屏榮商工、香山高中、埔里高中、海軍技術學校、高苑工商、高雄市教育網路中心、基隆商工、崇仁護校、崑山中學、敏惠護 專、復旦中學、華德工商、新民高中、新民進校、新竹市教育網路中心、新興高中、萬能工商、嘉義市教育網路中心、彰化高商、彰師附工、國際暨南大學、精誠中 學、網韻資訊、澎湖海事、澔學學習系統、曉陽工商、嶺東技術學院。


我們的顧問

暨南國際大學 黃國禎教授

光啟高中 江副校長惠真

交通大學 曾憲雄教授

中央大學 陳振炎教授

中華大學 曾秋蓉教授

台灣中等學校資訊管理人學會全體職員:

理事長:第一任(2001~2004):尤黎明 (忠信學校-副校長)

    第二任(2005~2008):尤弘志 (忠信學校-資訊中心主任)

常務理事:吳德清 (彰師附工)

     王博彥 (高苑工商)

理事:  尤黎明 (忠信學校)

     董世尊 (彰化高商)

     徐乾崇 (忠信學校)

     黃俊傑 (忠信學校)

     丁一能 (中正高中)

常務監事:周昌淑 (忠信學校)

監事:  林燦堂 (新興高中)

     蘇淑芬 (台南高商-資料處理科教師)


Comments